산과바다
菜根譚 後集 原文(001~134)
001.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眞得山林之趣。
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002.
釣水,逸事也。尙持生殺之柄。
奕棊,淸戱也。且動戰爭之心。
可見喜事不如省事之爲適̖多能不若無能之全眞。
003.
鶯花茂而山濃谷艶,總是乾坤之幻境。
水木落而石瘦崖枯,纔是天地之眞吾。
004.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閒,而勞攘者自冗。
005.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烟霞具足。
會景不在遠。蓬窓竹屋下,風月自賖。
006.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
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007.
鳥語蟲聲,總是全心之訣。花英草色,無非見道之文。
學者要天機淸澈̖胸次玲瓏,觸物皆有會心處。
008.
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
知彈有絃琴,不知彈無絃琴。
以跡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書之趣?
009.
心無物欲,卽是秋空霽海。
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010.
賓朋雲集,劇飮淋漓樂矣,
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
不覺反成嘔咽,令人索然無味。
天下事率類此,人奈何不早回頭也?
011.
會得個中趣,五湖之烟月,盡入寸裡。
破得眼前機,千古之英雄,盡歸掌握。
012.
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
血肉身軀,且歸泡影,而況影外之影?
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013.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
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014.
寒燈無焰,敝裘無溫,總是播弄光景。
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墮在頑空。
015.
人肯當下休,便當下了。
若要尋個歇處,
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雖好,心亦不了。
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
見之卓矣。
016.
從冷視熱,然後知熱處之奔走無益。
從冗入閑,然後覺閑中之滋味最長。
017.
有浮雲富貴之風,而不必嚴棲穴處。
無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詩。
018.
競逐,聽人而不嫌盡醉。恬淡,適己而不誇獨醒。
此釋氏所謂「不爲法纏,不爲空纏,身心兩自在」者。
019.
延促由於一念,寬窄係之寸心。
故機閑者,一日遙於千古,意廣者,斗室寬若兩間。
020.
損之又損,栽花種竹,儘交還烏有先生。
忘無可忘,焚香煮茗,總不問白衣童子。
021.
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總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
022.
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
樓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023.
松澗邊,携杖獨行,立處,雲生破衲。
竹窓下,枕書高臥,覺時,月侵寒氈。
024.
色慾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
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蠟。
故人常憂死慮病,亦可消幻業而長道心。
025.
爭先的徑路窄,退後一步,自寬乎一步。
濃艶的滋味短,淸淡一分,自悠長一分。
026.
忙處不亂性,須閑處心神兩得淸。
死時不動心,須生時事物看得破。
027.
隱逸林中,無榮辱。
道義路上,無炎凉。
028.
熱不必除,而除此熱惱,身常在淸凉臺上。
窮不可遣,而遣此窮愁,心常居安樂窩中。
029.
進步處,便思退步,庶免觸藩之禍。
著手時,先圖放手,纔脫騎虎之危。
030.
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
知足者黎羹,旨於膏粱。布袍,煖於狐狢,編民不讓王公。
031.
矜名,不羞逃名趣。
練事,何如省事閑。
032.
嗜寂者,觀白雲幽石而通玄。
趨榮者,見淸歌妙舞而忘倦。
唯自得之士,無喧寂,無榮枯,無往非自適之天。
033.
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係。
郞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034.
悠長之趣,不得於醲釅,而得於啜菽飮水。
惆悵之懷,不生於枯寂,而生於品竹調絲。
固知濃處味常短̖淡中趣獨眞也。
035.
禪宗曰,「饑來喫飯̖倦來眠」,
詩旨曰,「眼前景致口頭語」。
蓋極高寓於極平,至難出於至易,
有意者反遠,無心者自近也。
036.
水流而境無聲,得處喧見寂之趣。
山高而雲不碍,悟出有入無之機。
037.
山林是勝地。一營戀,便成市朝。
書畵是雅事。一貪痴,便成商賈。
蓋心無染著,欲界是仙都。心有係戀,樂境成苦海矣。
038.
時當喧雜,則平日所記憶者皆漫然忘去。
境在淸寧,則夙昔所遺忘者又恍爾現前。
可見靜躁稍分̖昏明頓異也。
039.
蘆花被下,臥雪眠雲,保全得一窩夜氣。
竹葉杯中,吟風弄月,躱離了萬丈紅塵。
040.
袞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風。
漁樵路上,著一袞衣的朝士,轉添許多俗氣。
固知濃不勝淡̖俗不如雅也。
041.
出世之道,卽在涉世中。不必絶人以逃世。
了心之功,卽在盡心內。不必絶欲以灰心。
042.
此身常放在閒處,榮辱得失,誰能羞遣我?
此心常安在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眛我?
043.
竹籬下,忽聞犬吠鷄鳴,恍似雲中世界。
芸窓中,雅聽蟬吟鴉噪,方知靜裡乾坤。
044.
我不希榮,何憂乎利祿之香餌。
我不競進,何畏乎仕官之危機。
045.
徜徉於山林泉石之間,而塵心漸息。
夷猶於詩書圖畵之內,而俗氣漸消。
故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借境調心。
046.
春日氣象繁華,令人心神駘蕩,
不若秋日雲白風淸̖蘭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
使人神骨俱淸也。
047.
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眞趣。
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敎玄機。
048.
機動的,弓影疑爲蛇蝎,寢石視爲伏虎,此中渾是殺氣。
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鷗,蛙聲可當鼓吹,觸處俱是眞機。
049.
身如不繫之舟,一任流行坎止。
心似旣灰之木,何妨刀割香塗。
050.
人情,聽鶯啼則喜,聞蛙鳴則厭,
見花則思培之,遇草則欲去之。但是以形氣。
若以性天視之,何者非自鳴其天機̖非自暢其生意也?
051.
髮落齒疎,任幻形之彫謝。
鳥吟花笑,識自性之眞如。
052.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
處其中者,冷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053.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
高步者疾顚,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
054.
讀易曉窓,丹砂硏松間之露。
談經午案,寶磬宣竹下之風。
055.
花居盆內,終乏生機。鳥入籠中,便滅天趣。
不若山間花鳥,錯集成文,翶翔自若,自是悠然會心。
056.
世人只緣認得我字太眞,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
前人云,「不復知有我,何知物爲貴?」
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 眞破的之言也。
057.
自老視少,可以消奔馳角逐之心。
自瘁視榮,可以絶紛華靡麗之念。
058.
人情世態,倏忽萬端,不宜認得太眞。
堯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
又屬後來誰」。人當作是觀,便可解却胸中罥矣。
059.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事。
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眞趣味。
060.
有一樂境界,就有一不樂的相對等。
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
只是尋常家飯̖素位風光,纔是個安樂的窩巢。
061.
簾櫳高敞,看靑山綠水呑吐雲煙,識乾坤之自在。
竹樹扶疎,任乳燕鳴鳩送迎時序,知物我之兩忘。
062.
知成之必敗,則求成之心,不必太堅。
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榮。
063.
古德云,「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
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
人常持此意,以應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064.
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裡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
草際烟光̖水心雲影,閒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
065.
安看西晉之荊榛,猶矜白刃。身屬北邙之狐兎,尙惜黃金。
語云,「猛獸易伏,人心難降。谿壑易滿,人心難滿」信哉!
066.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靑山綠水。
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067.
峨冠大帶之士,
一旦睹輕箕小笠,飄飄然逸也,未必不動其咨嗟。
長筵廣席之豪,一旦遇疏簾淨几,悠悠焉靜也,未必不增其綣戀。
人奈何驅以火牛,誘以風馬,而不思自適其性哉?
068.
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
識此,可以超物累,可以樂天機。
069.
狐眠敗砌̖兎走荒臺,盡是當年歌舞之地。
露冷黃花̖烟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戰之場。
盛衰何常? 强弱安在? 念此,令人心灰。
070.
寵辱不警,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翶翔而飛蛾獨投夜燭?
淸泉綠卉,何物不可飮啄而鴟鶚偏嗜腐鼠?
噫! 世之不爲飛蛾鴟鶚者幾何人哉?
071.
纔就筏,便思舍筏,方是無事道人。
若騎驢,又復覓驢,終爲不了禪師。
072.
權貴龍驤̖英雄虎戰,以冷眼視之,如蟻聚羶,如蠅競血。
是非蜂起̖得失蝟興,以冷情當之,如冶化金,如湯消雲。
073.
覇銷於物欲,覺吾生之可哀。夷猶於性眞,覺吾生之可樂。
知其可哀,則塵情立破。知其可樂,則聖境自臻。
074.
胸中,旣無半點物欲,已如雪消爐焰̖氷消日。
眼前,自有一段空明,始見月在靑天̖影在波。
075.
詩思在灞陵橋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
野興在鏡湖曲邊,獨往時,山川自相映發。
076.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077.
樹木至歸根,而後知花萼枝葉之徒榮。
人事至蓋棺,而後知子女玉帛之無益。
078.
眞空,不空。執相非眞,破相亦非眞。
問世尊,如何發付?
?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絶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079.
烈士讓千乘,貪夫爭一文。人品星淵也,而好名不殊好利。
天子營國家,乞人號饔飱。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異焦聲?
080.
飽諳世味,一任覆雨翻雲,總慵開眼。
會盡人情,隨敎呼牛喚馬,只是點頭。
081.
今人專求無念,而終不可無。
只是前念不滯,後念不迎,
但將現在的隨緣,打發得去,自然漸漸入無。
082.
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纔見眞機。
若加一分調停布置,趣味便減矣。
白氏云,「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淸」,有味哉! 其言之也!
083.
性天澄徹,卽饑喰渴飮,無非康濟身心。
心地沈迷,縱談禪演偈,總是播弄精魂。
084.
人心有個眞景,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淸芬。
須念淨境空,慮忘形釋,纔得以游衍其中。
085.
金自鑛出,玉從石生。非幻,無以求眞。
道得酒中,仙遇花裡。雖雅,不能離俗。
086.
天地中萬物,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事,
以俗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種種是常。
何煩分別? 何用取捨?
087.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冲和之氣。
味足,藜羹飯後,識人生澹泊之眞。
088.
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糟店,居然淨士。
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卉,嗜好雖淸,魔障終在。
語云,「能休,塵境爲眞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089.
斗室中,萬慮都捐,說甚畵棟飛雲̖珠簾捲雨。
三杯後,一眞自得,唯知素琴橫月̖短笛吟風。
090.
萬籟寂廖中,忽聞一鳥弄聲,便喚起許多幽趣。
萬卉摧剝後,忽見一枝擢秀,便觸動無限生機。
可見性天未常枯槁̖機神最宜觸發。
091.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歸寂定」。
放者,流爲猖狂。收者,入於枯寂。
唯善操身心的,杷柄在手,收放自如。
092.
當雪夜月天,心境便爾澄徹。遇春風和氣,意界亦自冲融。
造化人心,混合無間。
093.
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
如桃源犬吠̖桑間鷄鳴,何等淳龐?
至於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颯氣象矣。
094.
以我轉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
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毛便生纏縛。
095.
理寂則事寂。遺事執理者,似去影留形。
心空則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羶却蚋。
096.
幽人淸事,纔在自適。
故酒以不勸爲歡,棋以不爭爲勝,
笛以無腔爲適,琴以無絃爲高,
會以不期約爲眞率,客以不迎送爲坦夷。
若一牽文泥跡,便落塵世苦海矣。
097.
試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旣死之後,作何景色,
則萬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遊象先。
098.
遇病而後思强之爲寶,處亂而後思平之爲福,非蚤智也。
倖福而先知其爲禍之本,貪生而先知其爲死之因,其卓見乎!
099.
優人傳粉調咮,效姸醜於豪端,俄而歌殘場罷,姸醜何存?
奕者爭先競後,較雌雄於著子,俄而局盡子收,雌雄安在?
100.
風花之瀟洒̖雪月之空淸,唯靜者爲之主。
水木之榮枯̖竹石之消長,獨閑者操其權。
101.
田夫野叟,語以黃鷄白酒,則欣然喜。問以鼎食,則不知。
語以縕袍短褐,則油然樂。問以袞服,則不識。
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個境界。
102.
心無其心,何有於觀? 釋氏曰「觀心」者,重增其障。
物本一物,何待於齊? 莊生曰「齊物」者,自剖其同。
103.
笙歌正濃處,便自拂衣長往,羨達人撤手懸崖。
更漏已殘時,猶然夜行不休,咲俗士沈身苦海。
104.
把握未定,宜絶迹塵囂,
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吾靜體。
操持旣堅,又當混跡風塵,
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以養吾圓氣。
105.
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
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着於靜,便是動根,
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106.
山居,胸次淸洒,觸物皆有佳思。
見孤雲野鶴,而起超絶之思,遇石澗流泉,而動澡雪之思,
撫老檜寒梅,而勁節挺立,侶沙鷗麋鹿,而機心頓忘。
若一走入塵寰,無論物不相關,卽此身亦屬贅旒矣。
107.
興逐時來,芳草中,撤履間行,野鳥,忘機時作伴。
景與心會,落花時,披襟兀坐,白雲,無語漫相留。
108.
人生福境禍區,皆念想造成。
故釋氏云,「利欲熾然,卽是火坑。貪愛沈溺,便爲苦海。
一念淸淨,熱焰成池。一念警覺,船登彼岸」。
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愼哉?
109.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110.
機息時,便有月到風來,不必苦海人世。
心遠處,自無車塵馬迹,何須痼疾丘山?
111.
草木纔零落,便露萌穎於根柢。
時序雖凝寒,終回陽氣於飛灰。
肅殺之中,生生之意常爲之主,卽是可以見天地之心。
112.
雨餘,觀山色,景象便覺新姸。
夜靜,聽鐘聲,音響尤爲淸越。
113.
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
讀書於雨雪之夜,使人神淸。舒嘯於丘阜之嶺,使人興邁。
114.
心曠,則萬鍾如瓦缶。
心隘,則一髮似車輪。
115.
無風月花柳,不成造化。無情欲嗜好,不成心體。
只以我轉物,不以物役我,則嗜欲莫非天機,卽是理境矣。
116.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
還天下於天下者,方能出世間於世間。
117.
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眞性不現。
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118.
人心多從動處失眞。
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
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淸,
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
何地非眞境? 何物非眞機?
119.
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
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
故達人當順逆一視,而欣戚兩忘。
120.
耳根似颷谷投響。過而不留,則是非俱謝。
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則物我兩忘。
121.
世人爲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
不知雲白山靑̖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答樵謳。
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122.
花看半開,酒飮微醺,此中大有佳趣。
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履盈滿者,宜思之。
123.
山肴不受世間灌漑,野禽不受世間豢養,其味皆香而且冽。
吾人能不爲世法所點染,其臭味不逈然別乎?
124.
栽花種竹̖玩鶴觀魚,又要有段自得處。
若徒留連光景̖玩弄物華,亦吾儒之口耳̖釋氏之頑空而已,
何有佳趣?
125.
山林之士,淸苦而逸趣自饒。農野之夫,鄙略而天眞渾具。
若一失身市井駔儈 ,不若轉死溝壑̖神骨猶淸。
126.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卽人世之機阱。
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127.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
一絲不亂,卷舒自由̖行止在我。
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場中矣。
128.
一事起,則一害生。故天下常以無事爲福。
讀前人詩云,「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又云,「天下常令萬事平,匱中不惜千年死」。
雖有雄心猛氣,不覺化爲氷霰矣。
129.
淫奔之婦,矯而爲尼。熱中之人,激而入道。
淸淨之門,常爲婬邪淵藪也如此。
130.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
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
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131.
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
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愆尤。
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
彼不求日減而求日增者,眞桎梏此生哉!
132.
天運之寒暑易避,人生之炎凉難除。
人生之炎凉易除,吾心之氷炭難去。
去得此中之氷炭,則萬腔皆和氣,自隨地有春風矣。
133.
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
素琴無絃,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
終難超越羲皇,亦可匹儔稽阮。
134.
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
蓋世路茫茫,
一念求全,則萬緖紛起。隨寓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菜根譚 後集 終
산과바다 이계도
'菜根譚 > 菜根譚 後集'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菜根譚(채근담) 後集(후집) 005 (0) | 2019.11.06 |
---|---|
菜根譚(채근담) 後集(후집) 004 (0) | 2019.11.06 |
菜根譚(채근담) 後集(후집) 003 (0) | 2019.11.06 |
菜根譚(채근담) 後集(후집) 002 (0) | 2019.11.06 |
菜根譚(채근담) 後集(후집) 001 (0) | 2019.11.06 |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