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산에는 꽃이 피네
*** 佛 心***/金剛經

金剛經 全文(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by 산산바다 2015. 1. 23.

산과바다

 

 

金剛經 全文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1.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 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衆 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 食時 着衣持鉢 入 舍衛大城 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善現起請分

 

時 長老 須菩堤 在 大衆中 卽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 如來 善護念 諸菩薩 善咐囑 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堤心 應 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 善哉善哉 須菩堤 如汝所說 如來 善護念 諸菩薩 善咐囑 諸菩薩 汝今諦聽 當爲汝說 善男子 善女人 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 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願樂欲聞

 

 

3. 大乘正宗分

 

佛告 須菩提 諸菩薩 摩訶薩 應 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衆生之類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濕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無色 若有想 若無想 若非有想 非無想 我皆令入 無餘涅槃 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 無量無數無邊衆生 實無衆生 得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若 菩薩 有 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卽非菩薩

 

 

4. 妙行無住分

 

復次 須菩提 菩薩 於法 應無所住 行於布施 所謂 不住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 菩薩 應 如是布施 不住於相 何以故 若菩薩 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 不可思量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東方虛空 可思量不 不也 世尊 須菩提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 可 思量不 不也 世尊 須菩提 菩薩 無住相布施福德 亦復如是 不可思量 須菩提 菩薩 但應如所敎住

 

 

5.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身相 見 如來不 不也 世尊 不可以身相 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所說身相 卽非身相 佛告 須菩提

凡 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 諸相 非相 卽見如來

 

 

6.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 白佛言 世尊 頗有衆生 得聞如是 言說章句 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 莫作是說 如來滅後 後 五百歲 有持戒 修福者 於此章句 能生信心 以此爲實 當知是人 不於 一佛二佛三四五佛 而種善根 已於無量千萬佛所 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 乃至 一念 生 淨信者 須菩提 如來 悉知悉見 是諸衆生 得如是 無量福德 何以故 是諸衆生 無復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 是諸衆生 若心取相 卽爲着 我人 衆生 壽者 若取法相 卽着我人衆生壽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卽着 我 人 衆生 壽者 是故 不應取法 不應取非法 以是義故 如來常說 汝等比丘 知我說法 如筏喩者 法尙應捨 何況非法

 

 

7.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 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定法 名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 無有定法 如來可說 何以故 如來 所說法 皆 不可取 不可說 非法 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 皆以無爲法 而有差別

 

 

8.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若人 滿 三千大千世界 七寶 以用布施 是人 所得 福德 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 卽非 福德性 是故 如來說 福德多 若復有人 於此經中 受持乃至 四句偈等 爲他人說 其福勝彼 何以故 須菩提 一切諸佛 及諸佛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皆從此經出 須菩提 所謂佛法者 卽非佛法

 

 

9.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須陀洹 能作是念 我得 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須陀洹 名爲入流 而無所入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斯陀含 能作是念 我得 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 名 一往來 而 實無往來 是名 斯陀含 須菩提 於意云何 阿那含 能作是念 我得 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 名爲不來 而 實無不來 是故名 阿那含 須菩提 於意云何 阿羅漢 能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實無有法 名 阿羅漢 世尊 若 阿羅漢 作 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卽爲 着 我 人 衆生 壽者 世尊 佛說 我得無諍三昧人中 最爲第一 是 第一離欲阿羅漢 世尊 我不作是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 我 若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世尊 卽 不說 須菩提 是樂阿蘭羅行者 以 須菩提 實無所行 而名 須菩提 是樂阿蘭羅行

 

 

10. 莊嚴淨土分

 

佛告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昔在 燃燈佛所 於法 有 所得不 不也 世尊 如來在 燃燈佛所 於法 實無所得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菩薩 莊嚴佛土不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莊嚴佛土者 卽非莊嚴 是名莊嚴 是故 須菩提 諸菩薩 摩訶薩 應如是生淸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須菩提 譬如有人 身如 須彌山王 於意云何 是身 爲大不 須菩提言 甚大世尊 何以故 佛說非身 是名大身

 

 

11. 無爲福勝分

 

須菩提 如 恒河中 所有沙數 如是沙等恒河 於意云何 是諸恒河沙 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但諸恒河 尙多無數 何況其沙 須菩提 我今 實言 告汝 若有 善男子 善女人 以 七寶 滿 爾所恒河沙數 三千大千世界 以用布施 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 若 善男子 善女人 於此經中 乃至受持 四句偈等 爲他人說 而此福德 勝前福德

 

 

12. 尊重正敎分

 

復次 須菩提 隨說是經 乃至 四句偈等 當知此處 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 皆應供養 如佛塔廟 何況有人 盡能受持讀誦 須菩提 當知是人 成就 最上第一 希有之法 若是經典 所在之處 卽爲有佛 若 尊重弟子

 

 

13. 如法受持分

 

爾時 須菩提 白佛言 世尊 當 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 須菩提 是經 名爲 金剛般若波羅蜜 以是名者 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 須菩提 佛說般若波羅蜜 卽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 所說法不 須菩提 白佛言 世尊 如來 無所說 須菩提 於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微塵 是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 須菩提 諸微塵 如來說 非微塵 是名微塵 如來說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 見 如來不 不也 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 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說 三十二相 卽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 若有 善男子 善女人 以 恒河沙等身命 布施 若復有人 於此經中 乃至 受持 四句偈等 爲他人說 其福甚多

 

 

14. 離相寂滅分

 

爾時 須菩提 聞說是經 深解義趣 涕淚悲泣 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 佛說如是 甚深經典 我從昔來 所得慧眼 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 若復有人 得聞是經 信心淸淨 卽生實相 當知是人 成就第一 希有功德 世尊 是 實相者 卽是非相 是故 如來 說名實相 世尊 我今得聞 如是經典 信解受持 不足爲難 若 當來世 後 五百世 其有衆生 得聞是經 信解受持 是人 卽爲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 無我相 無人相 無衆生相 無壽者相 所以者何 我相 卽是非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卽是非相 何以故 離 一切諸相 卽名諸佛 佛告 須菩提 如是如是 若復有人 得聞是經 不驚不怖不畏 當知是人 甚爲希有 何以故 須菩提 如來說 第一波羅蜜 卽非第一波羅蜜 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 忍辱波羅蜜 如來說 非 忍辱波羅蜜 是名忍辱波羅蜜 何以故 須菩提 如我昔爲 歌利王 割截身體 我於爾時 無我相 無人相 無衆生相 無壽者相 何以故 我於往昔 節節支解時 若有 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應生嗔恨 須菩提 我念 過去 於 五百歲 作 忍辱仙人 於 爾所世 無我相 無人相 無衆生相 無壽者相 是故 須菩提 菩薩 應離一切相 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 卽爲非住 是故 佛說 菩薩 心 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 菩薩 爲 利益一切衆生 應 如是布施 如來說 一切諸相 卽是非相 又說 一切衆生 卽非衆生 須菩提 如來 是 眞語者 實語者 如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 須菩提 如來所得法 此法 無實無虛 須菩提 若菩薩 心住於法 而行布施 如人 入闇 卽無所見 若菩薩 心不住法 而行布施 如人有目 日光明照 見 種種色 須菩提 當來之世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能於此經 受持讀誦 卽爲如來 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 悉見是人 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15. 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初日分 以 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 復以 恒河沙等身布施 後日分 亦以 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 以身布施 若復有人 聞此經典 信心不逆 其福 勝彼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 爲人解說 須菩提 以要言之 是經 有 不可思議 不可稱量 無邊功德 如來 爲發大乘者說 爲發最上乘者說 若 有人 能 受持讀誦 廣爲人說 如來 悉知是人 悉見是人 皆得成就 不可量 不可稱 無有邊 不可思議 功德 如是人等 卽爲荷擔如來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須菩提 若樂小法者 着 我見 人見 衆生見 壽者見 卽於此經 不能聽受讀誦 爲人解說 須菩提 在在處處 若有此經 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 所應供養 當知此處 卽爲是塔 皆應恭敬 作禮圍繞 以諸華香 而散其處

 

 

16. 能淨業障分

 

復次 須菩提 善男子 善女人 受持讀誦此經 若 爲人輕賤 是人 先世罪業 應墮惡道 以 今世人 輕賤故 先世罪業 卽爲消滅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我念 過去無量阿僧祗劫 於 燃燈佛前 得値 八百四千萬億 那由他 諸佛 悉皆供養承事 無 空過者 若復有人 於後末世 能 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 於 我所供養諸佛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萬億分 乃至 算數譬喩 所不能及 須菩提 若 善男子 善女人 於後末世 有 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 我若具說者 或有人聞 心卽狂亂 狐疑不信 須菩提 當知 是經義 不可思議 果報 亦 不可思議

 

 

17. 究意無我分

 

爾時 須菩提 白佛言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 須菩提 若 善男子 善女人 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當生如是心 我應 滅度一切衆生 滅度一切衆生已 而無有 一衆生 實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若 菩薩 有 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卽非菩薩 所以者何 須菩提 實無有法 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於 燃燈佛所 有法 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佛 於燃燈佛所 無有法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 如是如是 須菩提 實無有法 如來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若有法 如來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燃燈佛 卽不與我授記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 釋迦牟尼 以 實無有法 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 燃燈佛 與我授記 作是言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 釋迦牟尼 何以故 如來者 卽 諸法如義 若 有人言 如來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實無有法 佛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如來所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中 無實無虛 是故 如來說 一切法 皆是佛法 須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 卽非一切法 是故 名 一切法 須菩提 譬如 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 世尊 如來說 人身長大 卽爲非大身 是名大身 須菩提 菩薩 亦如是 若作是言 我當滅度 無量衆生 卽 不名菩薩 何以故 須菩提 實 無有法 名爲菩薩 是故 佛說 一切法 無我 無人 無衆生 無壽者 須菩提 若菩薩 作是言 我當莊嚴佛土 是 不名菩薩 何以故 如來說 莊嚴佛土者 卽非莊嚴 是名莊嚴 須菩提 若 菩薩 通達無我法者 如來說名 眞是菩薩

 

 

18. 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 肉眼不 如是世尊 如來有 肉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 天眼不 如是世尊 如來有 天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 慧眼不 如是世尊 如來有 慧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 法眼不 如是世尊 如來有 法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 佛眼不 如是世尊 如來有 佛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 恒河中 所有沙 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 如來說 是沙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一 恒河中 所有沙 有 如是沙等恒河 是諸恒河所有沙數 佛世界 如是 寧爲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 爾所國土中 所有衆生 若干種心 如來悉知 何以故 如來說 諸心 皆爲非心 是名爲心 所以者何 須菩提 過去心 不可得 現在心 不可得 未來心 不可得

 

 

19.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若有人 滿 三千大千世界 七寶 以用布施 是人 以是因緣 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 此人 以是因緣 得福甚多 須菩提 若 福德 有實 如來不說 得 福德多 以 福德 無故 如來說 得 福德多

 

 

20.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佛 可以 具足色身 見不 不也 世尊 如來 不應以 具足色身見 何以故 如來說 具足色身 卽非具足色身 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 可以具足諸相 見不 不也 世尊 如來 不應以 具足諸相 見 何以故 如來說 諸相具足 卽非具足 是名諸相具足

 

 

21.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 汝勿謂 如來作是念 我 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念 何以故 若人言 如來有 所說法 卽爲謗佛 不能解我 所說故 須菩提 說法者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爾時 慧命須菩提 白佛言 世尊 頗有衆生 於 未來世 聞說是法 生 信心不 佛言 須菩提 彼非衆生 非不衆生 何以故 須菩提 衆生 衆生者 如來說 非衆生 是名衆生

 

 

22.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 白佛言 世尊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爲無所得耶 佛言 如是如是 須菩提 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 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3. 淨心行善分

 

復次 須菩提 是法 平等無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 無我 無人 無衆生 無壽者 修 一切善法 卽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所言善法者 如來說 卽非善法 是名善法

 

 

24. 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 若 三千大千世界中 所有 諸 須彌山王 如是等 七寶聚 有人 持用布施 若人 以此般若波羅蜜經 乃至 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 爲他人說 於前福德 百分不及一 百千萬億分 乃至 算數譬喩 所 不能及

 

 

25. 化無所化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汝等 勿謂 如來作是念 我 當度衆生 須菩提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實無有衆生 如來度者 若有衆生 如來度者 如來 卽 有我人衆生壽者 須菩提 如來說 有我者 卽非有我 而 凡夫之人 以爲有我 須菩提 凡夫者 如來說 卽非凡夫 是名凡夫

 

 

26.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 觀 如來不 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 以 三十二相 觀如來 佛言 須菩提 若以三十二相 觀 如來者 轉輪聖王 卽是如來 須菩提 白佛言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不應以 三十二相 觀如來 爾時 世尊 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27. 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 汝 若作是念 如來 不以具足相故 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莫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汝 若作是念 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說 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 何以故 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法 不說斷滅相

 

 

28. 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 若菩薩 以 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 持用布施 若復有人 知 一切法 無我 得成於忍 此菩薩 勝前菩薩 所得功德 何以故 須菩提 以諸菩薩 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 白佛言 世尊 云何 菩薩 不受福德 須菩提 菩薩 所作福德 不應貪着 是故 說 不受福德

 

 

29. 威儀寂靜分

 

須菩提 若 有人 言 如來 若來 若去 若坐 若臥 是人 不解我 所說義 何以故 如來者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故名如來

 

 

30. 一合離相分

 

須菩提 若 善男子 善女人 以 三千大千世界 碎爲微塵 於意云何 是 微塵衆 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 何以故 若是微塵衆 實有者 佛卽不說 是微塵衆 所以者何 佛說微塵衆 卽非微塵衆 是名微塵衆 世尊 如來所說 三千大千世界 卽非世界 是名世界 何以故 若世界 實有者 卽是一合相 如來說 一合相 卽非一合相 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 一合相者 卽是不可說 但 凡夫之人 貪着其事

 

 

31. 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 若人 言 佛說 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不也 世尊 是人 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 世尊 說 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卽非 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是名 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 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 一切法 應 如是知 如是見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 須菩提 所言法相者 如來說 卽非法相 是名法相

 

 

32. 應化非眞分

 

須菩提 若有人 以滿 無量阿僧祗世界 七寶 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發 菩薩心者 持於此經 乃至 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 爲人演說 其福勝彼 云何 爲人演說 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 何以故 一切有爲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 長老須菩提 及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尼 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동아시아에서 널리 읽히고 있는 이 경은 비구와 보살(붓다가 될 사람)들의 모임에서 설법주(說法主)인 붓다와 질문자인 제자 사이의 대화 형식으로 되어 있다.

 

金剛經 금강경은 실체 없는 현상세계의 성질에 대해 다음과 같이 강조한다. "거대한 천상의 구() 속에 별·어둠··신기루·이슬·거품·번개·구름이 나타났다가 꿈과 같이 사라지듯이, 개체로 나타나는 모든 것은 이렇게 생각해야 한다." 대부분의 짧은, 후기의 반야바라밀경에서와 마찬가지로 개념이 논의되거나 설명되지 않고 대담하게 서술되는데, 종종 어떤 것과 그것과 반대되는 것을 동일시하는 등 인상적인 역설을 사용하기도 한다. 이러한 표현형식은 정신적인 깨달음은 초월적인 이성에 의존한다는 이 경의 주제를 강조한다. 부분적으로 이러한 이유에서 金剛經 금강경은 정신적으로 선()에 가장 가깝게 접근할 수 있는 산스크리트 경전이다.

 

예로부터 金剛經 금강경을 강의하는 사람이 많았으나, 특히 선종(禪宗)에서 육조혜능(六祖慧能) 이후 소의경전(所依經典)으로 중시하고 있다. 金剛經 금강경의 경문은 처음 '여시아문'(如是我聞이와 같이 나는 들었다)부터 '과보역불가사의'(果報亦不可思議과보도 또한 불가사의하다)까지가 전반부에 해당하고, 그 뒤인 '이시수보리백불언'(爾時須菩提白佛言그때에 수보리가 붓다에게 말하기를)부터 경의 끝에 이르기까지가 후반부에 해당된다. 그런데 역대의 金剛經 금강경주석자들의 연구에 의하면, 경문의 전반부와 후반부 경문의 어구와 내용은 현저하게 다르다고 한다.

 

승조(僧肇)는 경의 전반부에서는 중생공(衆生空)이 설해졌고, 후반부에서 설법공(說法空)이 설해졌다고 했다.

전반부는 붓다가 근기(불교의 이해 수준)가 예리한 사람들을 위하여 설한 것이고, 후반부는 나중에 모인 근기가 둔한 사람들을 위하여 설한 것이다.

 

 

산과바다 이계도

댓글